大明:让你就藩,你统一全球? - 第137章 京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游弋。
    当看到大明北方那片用黄色標註的“韃靼”区域时。
    他那刚刚放下的心,又猛的提了起来。
    那片黄色,广袤无垠,如同盘踞在北方的巨兽,时刻威胁著大明的边疆。
    “蓝玉。”
    朱元璋的声音传出。
    “臣在。”
    “咱问你,当年把咱汉人江山占了近百年的蒙元,它最大的时候,有多大?”
    这是一个所有汉人皇帝都绕不开的心结。
    朱元璋驱逐了蒙元,恢復了恢復汉家江山,但他心里清楚,他只是將蒙古人赶回了草原。
    並没有彻底消灭这个可怕的敌人。
    蓝玉闻言,脸上那丝得意收敛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之色。
    他显然也被朱桂科普过这段歷史。
    “陛下,您问的是蒙元,还是蒙古帝国?”
    “有何区別?”朱元璋眉头一皱。
    “区別大了。”
    蓝玉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支笔,深吸了一口气。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开始在地图上画圈。
    他的第一个圈,划在了大明和韃靼的土地上,將高丽也囊括了进去。
    “陛下,这,就是您击败的那个大元。”
    然后,他的笔锋向西,在西域之外,那片广袤的中亚土地上,划出了第二个巨大的圈。
    “这里,是察合台汗国。”
    笔锋继续向西北,越过山脉和荒漠,在那片標註著“罗斯诸国”的雪原上,划下了第三个圈。
    “这里,是金帐汗国。”
    最后,他的笔尖落在了標註著“波斯”的地方,划出了第四个圈。“这里,是伊尔汗国。”
    四个巨大的圆圈,共同组成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前所未有的庞大版图。
    它东起高丽,西至东欧,北抵西伯利亚,南达波斯湾。
    整个大明,在这片恐怖的版图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这……”
    沐春倒吸一口凉气,指著那片被圈起来的土地,声音都在发颤:“这都是蒙古人的?”
    “是。”
    蓝玉的声音低沉,“我们殿下说,当年成吉思汗和他那几个儿子、孙子,打下了这么大的疆土,建立了蒙古帝国。”
    “后来子孙不肖,才分裂成了四块。”
    “入主中原的元朝,只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富庶的一块。另外三块,就是那三大汗国。”
    朱元璋盯著那片庞大的疆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一直以为,自己战胜的是整个蒙古!
    可现在看来,他战胜的,只是蒙古帝国分裂后的一个分支。
    即便如此,也耗尽了他和无数將士毕生的心血。
    那全盛时期的蒙古铁骑,又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那他们现在……”
    朱元璋的声音艰涩。
    “陛下放心。”
    蓝玉看出了他的忧虑,连忙解释道:“殿下说了,这四大汗国早就不是一家人了。他们互相攻伐,內乱不断,早就没了当年成吉思汗时的威风。”
    “尤其是西边那三个,如今信的教都跟草原上的不一样了,更不可能联合起来。”
    “否则,殿下也不会让臣把这张图拿出来给您看。”
    朱元璋缓缓的点了点头,心头的惊骇稍稍平復。
    分裂了就好,打內战就好。
    但他对这个宿敌的警惕,没有丝毫减弱。
    他看著北方那片依旧广阔的黄色区域。
    眼神变得无比凝重。
    跟这个曾经差点吞噬了整个世界的敌人比起来,他那个在南洋折腾的儿子,似乎真的不算什么心腹大患了。
    至少,朱桂流的是他老朱家的血。
    船队继续向南。
    越是深入南洋腹地。
    沐春心中的震撼就越是无以復加。
    他本以为,朱桂对这些南洋小国,至多也就是大明朝贡体系的翻版,让它们称臣纳贡,听调不听宣。
    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舰队经过一处名为“汶莱”的岛国时。
    不等宝船靠近,几艘当地土人的小船就疯了一样划了过来。
    船上一个穿著大夏官服的汉人官员。
    身后跟著几个皮肤黝黑、战战兢兢的土著贵族。
    那汉人官员登上宝船,见到蓝玉,立刻行礼,恭敬地匯报:“稟大將军,汶莱苏丹三日前已接到夏王殿下王令,尽起国中船只,凑齐贡品,亲自前往上京覲见,不敢有丝毫耽搁。下官奉命在此留守,迎接大將军舰队。”
    蓝玉只是隨意地点了点头,问道:“其他几家呢?”
    那官员答道:“苏禄、渤泥、满者伯夷……凡是接到王令的国主,都已动身。大家生怕去晚了,惹殿下不快,都在暗中较劲,比谁先到上京呢。”
    沐春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
    一道王令,就能让十几个异国君主,像被催命一样,爭先恐后地跑去朝拜?
    他想起了自己在云南的经歷。
    为了让那些土司头人来昆明开个会,他得提前几个月派人去通知,好言相劝,威逼利诱,各种手段用尽。
    即便如此,那些土司还是推三阻四,能拖就拖。
    肯来一半就算给他沐春天大的面子了。
    可朱桂呢?
    他甚至人都不用露面,只是一道命令传过去。
    这些所谓的“国王”就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哪是朝贡,这是直接管辖了。
    是郡县之制!
    朱桂已经將这些南洋土著国,变成了他大夏国的“土司”。
    而且是那种绝对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土司。
    朱元璋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只是转头看向沐春,淡淡地问了一句:“沐春,若是咱下一道旨意,让你云南那些土司,一个月內都到金陵来见咱,他们会来吗?”
    沐春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冷汗直流:“陛下,臣无能!那些土司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臣……”
    “行了,起来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咱不是在怪你。咱只是在想,咱这个十三儿子,到底是用什么法子,把这些桀驁不驯的番邦,治得如此服服帖帖的。”
    他自己也做不到。
    他心里清楚,就算他以皇帝之尊下旨,云南那些土司也绝对会找各种藉口拖延。
    皇权不下县,更何况是那些化外之地。
    可朱桂做到了。
    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比自己能想像到的极限,还要好上十倍。
    朱元璋靠在轮椅上,闭上了眼睛。
    他感觉自己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治国经验和帝王认知,正在被这个儿子一点一点的顛覆,击碎,然后再重塑。
    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儿子。
    那个在他印象里,有些孤僻,不喜朝政,整日沉迷於各种“奇技淫巧”和舞弄杂学的十三子。
    原来,他不是不喜朝政,只是看不上大明朝堂的条条框框。
    原来,他不是沉迷奇技淫巧,而是在为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度,积累著最基础的知识。
    这个儿子,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走自己为他铺好的路。
    他的目光,始终在那片自己最看不起的大海上。
    船队穿过一片狭窄的海峡,前方豁然开朗。
    蓝玉指著前方,声音自豪的说道:“陛下,沐侯爷,前面就是满剌加海峡,我们大夏的南大门!穿过去,就到上京了!”
    朱元璋和沐春同时向前望去。
    只见海面上的船只,陡然间多了起来。
    成百上千艘掛著各种旗帜的商船,如同过江之鯽,在海峡中有序地航行。
    在这些商船之间。
    一队队悬掛著“夏”字旗的巡逻舰队往来穿梭,维持著秩序。
    所有的船只,无论是大明的福船,还是西洋的夹板船,见到他们这支庞大的舰队,都主动向两侧避让,空出了一条宽阔的中央航道。
    那些站在甲板上的异族商人,无不用敬畏和羡慕的目光,注视著这支舰队的核心——那艘朱元璋乘坐的御用宝船。
    几天之后。
    当船队驶出海峡,一座庞大到超乎想像的港口城市,出现在了海平线上。
    如果说琼州府的港口是一座繁华的城镇!
    那眼前的上京港,就是一头趴在海岸线上的钢铁巨兽。
    看不到尽头的巨石码头,如同一排排巨人的手臂,伸入蔚蓝色的海洋。
    码头上,高耸入云的塔吊和起重机,正將山一样的货物从巨轮上吊起。
    再精准地放到码头的轨道车上。
    港湾之內,停泊的船只何止数千,简直就是一片移动的城市。
    除了大夏水师的战船,更多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
    沐春甚至看到了几艘船型极为怪异,船帆是三角形的白色快船,船上站著一些金髮碧眼的白人,正好奇地打量著他们。
    城市的轮廓在远处若隱若现,但仅仅是这座港口,其规模和吞吐能力,就已经將大明最繁华的泉州港和太仓港,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朱元璋沉默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他看到了一座巨大的灯塔矗立在港口入口的岛屿上。
    塔顶的巨大铜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为所有船只指引著方向。
    他看到了港口两侧的山上,布满了黑洞洞的炮台。
    它们如同一排排凶兽的獠牙,守护著这座城市的心臟。
    宝船在无数崇敬,惊讶目光的注视下,缓缓驶入上京港最核心的军港区。
    朱元璋坐在轮椅上,一生戎马建立起来的自信和骄傲,在这一刻,被眼前的景象,衝击得摇摇欲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