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就藩,你统一全球? - 第109章 奇蹟作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肇新城,在隨后的一段时间里,像发酵的麵团一样膨胀起来。
    从南洋接引来的“汉家遗民”一批接著一批地抵达。
    他们拖家带口,脸上带著对新生活的茫然与期盼。
    码头上,陈桥指挥著官员给新来的人登记造册,分发土地、农具和临时的住所。
    蓝玉站在城头的箭楼上,看著城外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正在开垦的田地和新建的村落,久久无言。
    两个月,五万人。
    这个数字,在他脑子里反覆迴响。
    每一次都让他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他带过兵,也负责过屯田。
    他知道將五万人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中间又会出多少乱子。
    饥荒,瘟疫,暴动……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是一场灾难。
    可他这位女婿,远隔著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洋,硬是像变戏法一样,把五万人安安稳稳地送到了这片新大陆。
    这些人来了就有饭吃,有房住,没有一丝混乱,反而充满了干劲。
    101看书 读好书上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全手打无错站
    南宋遗民?
    这个说法,蓝玉现在一个字都不信了。
    南洋那些岛屿就算再能藏人,也不可能藏著一支组织如此严密,调度如此高效的队伍。
    这背后,必然有他无法理解的力量在支撑。
    “岳父在想什么?”
    朱桂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不知何时也登上了城楼,站在蓝玉身边,顺著他的目光望向远方。
    蓝玉收回目光,转头看著朱桂,神情复杂。
    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有些乾涩:“殿下,老臣这辈子,自认也算是见过些世面。可跟著您这段时间,见到的事,比过去几十年加起来都离奇。”
    他没有直接质问人口的来源,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老臣只是想不通,您是如何做到让这五万人,远渡重洋,却无一伤病,无一怨言的。”
    “这等手段,就算是汉武帝再世,怕也做不到。”
    朱桂迎著蓝玉探究的目光,心中微微一紧。
    他知道,南宋遗民的藉口,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岳父不是傻子,他只是不说破。
    “人心思定罢了。”
    朱桂避开了那个最核心的问题,语气平静地说道:“他们在外漂泊百年,受尽欺凌,如今能有一片自己的土地,一个安稳的家,自然愿意听从安排。”
    蓝玉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看到他脸上那份不愿多谈的平静,最终长长地嘆了一口气。
    “罢了。”
    他摆了摆手,主动结束了这个话题:“殿下自有天命在身,非我等凡人所能揣度。老臣不多问了,只要知道殿下做的是为我华夏开疆拓土的大事,这就够了。”
    听到这话,朱桂心放了下来。
    他很庆幸,自己的岳父是个聪明人,懂得在什么时候该闭上眼睛。
    这为他省去了无数编造谎言的麻烦。
    “多谢岳父体谅。”
    朱桂由衷地说道。
    “一家人,不说这些。”
    蓝玉的语气缓和下来,他看著远方海天相接处,问道:“殿下,我们在这里也待了几个月了,什么时候回大明?说实话,老臣有些想家了。”
    “快了。”
    朱桂点头道,“等我派去南边的那支船队回来,我们就启程。”
    “南边的船队?”
    蓝玉有些好奇,“他们去做什么了?”
    “去找几样东西。”
    朱桂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几样能让我大明百姓,从此再无饥饉之忧的神物。”
    “哦?”
    蓝玉的兴趣被提了起来,“殿下又在说笑了,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神物?”
    “岳父可还记得,当初我送三百万石粮食回京时,曾对父皇说过,我寻到了一种祥瑞,可让田地亩產万斤?”
    蓝玉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当然记得,当时他还以为是殿下为了邀功而说的大话。
    “殿下,您是说……”
    朱桂看著他说道:“我派去南边的船队,就是去寻找那些真正的祥瑞。它们的本名叫玉米,番薯,还有马铃薯。”
    “这些东西,產量高得惊人,而且不挑土地,山地沙地都能活。”
    “只要能在我大明推广开来,亩產千斤只是寻常,若是侍弄得好,万斤也並非不可能。”
    蓝玉下意识地反驳,他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老臣也是农家出身,种了一辈子地。最好的水浇地,风调雨顺的年景,亩產四五百斤穀子就已经是天大的丰收了!哪来的亩產万斤的粮食?那不是粮食,那是土里长金子!”
    “岳父,我们吃的米麦,是往上长,结在穗上。可我说的这些东西,有的结在秆子上,像根棒子,上面全是籽粒。有的,则是在地下结果,一挖就是一窝,个个都有拳头大。”
    朱桂耐心地解释著:“它们才是这片大陆,真正的宝藏。”
    朱桂没说的是,寻找这些作物,也是他作为穿越者必须完成的执念。
    更何况,没有辣椒的人生,实在是太过寡淡无味了。
    蓝玉怔怔的听著,他无法想像地下结果的粮食是什么样子。
    但他看著朱桂那无比认真的神情,心中的怀疑开始动摇。
    或许……这世上,真的有这种神物?
    他仿佛看到,大明亿万的百姓,家家户户的粮仓堆积如山,再也没有人会因为飢饿而死。
    那將是何等鼎盛的盛世!
    “殿下……此话当真?”
    他的声音都在颤抖。
    “等船队回来,岳父亲眼看看便知。”
    朱桂拍了拍他的肩膀。
    夜深人静。
    朱桂独自一人坐在官署的书房里,面前悬浮著只有他能看见的系统光幕。
    光幕上,一幅巨大的美洲地图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北美的肇新城周围,已经多出了五个光点,分別標註著一號开拓地到五號开拓地。
    每一个开拓地,都有一座由系统直接建立的哨站和几座农场,作为未来扩张的基石。
    而在遥远的南美洲,后世巴西的沿海平原上,另一个更亮的光点已经出现。
    这是他利用系统权限,消耗了大量资源。
    直接在南美洲建立的第二个城镇中心。
    有了北美和南美两个人口增长的引擎,朱桂有信心,在一年之內,將美洲的总人口,发展到八十万以上。
    到那时,无论欧罗巴人还是大明朝廷,都再也无法动摇他在这片新大陆的根基。
    歷史,已经彻底被他改变了。
    三百年后,当欧洲人开著他们引以为傲的船,歷经千辛万苦抵达这里时,他们看到的,將不再是手持木棍,可以隨意欺骗和屠杀的印第安人。
    他们將面对的,是已经在这里繁衍了十几代,人口数以千万计的,大夏帝国的坚城利炮和百万雄兵。
    那数百年的屈辱,那被鸦片毒害的同胞,那被坚船利炮轰开的国门,都將成为一场永远不会发生的噩梦。
    这片土地,將成为大夏文明最坚实的后盾与最锋利的刀剑。
    而不是另一个文明崛起的跳板。
    朱桂关掉光幕,走到窗前,推开窗户。
    清冷的月光洒了进来。
    ……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
    肇新城外负责警戒的哨塔上,就响起了急促的钟声。
    “船!是我们的船!”
    瞭望兵兴奋的喊声,传遍了整个港口。
    还在睡梦中的人们纷纷被惊醒,整个肇新城都活了过来。
    朱桂和蓝玉第一时间赶到了码头。
    只见海平线上,五艘大號福船正掛著满帆,乘风破浪而来。
    正是派出去寻找种子的船队。
    当船队缓缓靠港,一股混杂著泥土芬芳和奇异植物气味的浓烈气息,扑面而来。
    船上的士兵们个个都晒得黝黑,脸上却洋溢著满载而归的喜悦。
    “殿下!幸不辱命!”
    船队的负责人,一名叫做王有胜的千户,快步下船,单膝跪在朱桂面前,声音洪亮地稟报:“我等按照您的图册指引,在南边的大陆上,找到了您所说的所有神物!”
    “起来说话。”朱桂將他扶起,目光已经投向了那些陆续打开的船舱。
    码头上的士兵和工匠们,用早已准备好的吊臂和滑轮,將船舱里的货物一筐筐地吊运出来。
    蓝玉瞪大了眼睛,死死的盯著那些从船舱里运出的东西。
    有金黄色的,像长矛一样,上面布满了整齐颗粒的棒子,那就是图册上的玉米。
    有长条形的,表皮是红紫色,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块茎,地瓜。
    还有圆滚滚的,沾满了泥土,长得像石块一样的东西,马铃薯。
    除此之外,还有小山一样堆著的巨大南瓜,以及一筐筐鲜红欲滴,形状各异的辣椒。
    五艘大船的船舱,几乎全被这些东西塞满了。
    为了防止这些种子和块茎在长达两个月的返航途中腐烂变质。
    王有胜他们几乎是搜颳了沿途所有能找到的部落。
    用海量的数量来对抗时间的损耗。
    蓝玉快步走到一筐刚刚卸下的土豆前,不顾上面还沾著泥土,伸手抓起一个,放在手里掂了掂,又凑到鼻子前闻了闻。
    一股来自土地的气息,让他这个老农人感到无比的亲切。
    他抬起头,看向朱桂,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与狂喜。
    他知道,女婿没有骗他。
    民族的命运,將从今天起,被彻底改写。
    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东西,比他这一生见过的所有金银財宝,加起来都要贵重一万倍。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