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就藩,你统一全球? - 第108章 移民
 
	
	    “殿下,这些土著,过於孱弱,与猪羊无异。用他们当奴隶,无可厚非。但……老臣觉得,只靠杀戮和威逼,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朱桂有些意外地看著他。这番话,从这位杀人如麻的岳父口中说出,实在有些违和。“哦?岳父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蓝玉摇了摇头,“我只是在想,您在欧罗巴对付那些番邦贵族时,用的是商品和利益。对付这些土著,是不是也可以换个法子?给他们一口饭吃,给他们一件衣穿,或许比单纯用鞭子抽,更能让他们听话卖命。毕竟,驯兽也得知饥饱,懂赏罚。”
    朱桂深深地看了蓝玉一眼。他发现,自己的这位岳父,在经歷了这么多事之后,似乎不再是那个只懂得用蛮力解决问题的莽夫了。他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开始向一个真正的统治者转变。
    “岳父说得有理。”
    蓝见他听进去了,便不再多言,话锋一转道:“殿下,此地金矿既已找到,开採之事,有铁牛他们盯著就够了。我想……向您借调五十名士兵,独自去北边看看。”
    蓝玉的眼中,闪烁著一种探索的欲望,“这片大陆如此广阔,我想亲自去看看,它到底有多大,除了这些孱弱的土著,还有没有更强大的部落,或者……像欧罗巴那样的王国。总不能一直跟在殿下身后,当个看客。”
    朱桂明白了。这位大明战神,终究是不甘寂寞的。他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征服这片全新的土地。
    “好。”朱桂没有拒绝,“我准了。岳父万事小心。不过,要给你五百人!”
    “殿下放心。”蓝玉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我蓝玉的命,硬得很。”
    第二天,蓝玉便带著五百精锐士兵,以及一些补给,乘坐三艘福船,消失在了北方的海岸线上。
    朱桂则在金矿营地又待了几天,等到採矿工作完全走上正轨后,他留下铁牛和大部分人手,自己带著少量亲卫,返回了南方的长滩。
    “恭迎殿下回营!”陈桥带著一眾军官前来迎接,脸上满是喜色。
    ……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大明京师,金陵城。
    奉天殿的御书房內,朱元璋,正靠在龙椅上,听著太医用颤抖的声音匯报著自己的病情。他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大限,或许就在这一两年之內。
    殿外,朝堂之上,暗流汹涌。皇太孙朱允炆的地位日益稳固,但他仁厚的性子,却让朱元璋始终放心不下。而远在北平的四子朱棣,通过一次次的北伐,在军中树立了赫赫威名,其势力和野心,也如草原上的野草般疯长。
    北平,燕王府。
    朱棣刚刚结束一场对蒙古残部的突袭,正擦拭著自己心爱的宝刀。谋士姚广孝坐在一旁,手中捻著佛珠。
    “王爷,”姚广孝缓缓开口,“代王殿下送粮一事,如今在京城传得神乎其神。都说他已在海外觅得仙山,得神人相助,方有此等通天手段。”
    朱棣將宝刀归鞘:“仙山?神人?不过是江湖传闻故弄玄虚罢了。我这个十三弟,性格我是知道的。“
    “那王爷以为,他会回来吗?”
    朱棣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越过长城,望向那片无尽的海洋,眼神变得无比复杂。“他回不回来,本王不知道,但允炆那孩子压不住他,父皇百年之后,这天下,怕是要更乱了。”
    他的手指,重重地按在了金陵城的位置上。
    ...
    三个月的时间,足以让一片荒野改换新顏。
    新金山,这是朱桂给旧金山湾那片遍地黄金的溪谷起的名字。
    此刻,这里已经不再是原始的溪谷,而是一座巨大的矿场。
    数千名印第安人,在溪水中淘洗著金沙。
    铁牛,忠实地执行著殿下的每一道命令。
    他没有辜负朱桂的期望,甚至做得比朱桂要求的还要好。
    铁牛没有將宝贵的兵力浪费在四处寻找工人的身上。
    而是採纳了殿下临走前留下的方略。
    他找到了附近一个较为强大的部落,用几把锋利的钢刀、一袋精盐和几匹粗布,就轻易地换取了对方的效忠。
    这个部落的酋长,在亲眼见识过钢刀劈开木盾的威力后,便带著自己的族人,成了大夏人最凶狠的猎犬。
    他们攻击周边其他弱小的部落,將抓来的人。
    送到新金山,只为换取更多来自神的恩赐。
    ……
    “所有来的成年男性,一律编入工人营,用於矿场、伐木、开垦等重体力劳作。”
    “所有女性土著,在经过甄別和清洗后,可与我大夏的单身士兵或屯民通婚。所生子女,皆为我大夏子民,自幼学习汉话,诵读经书。一代不行,就两代,两代不行,就三代。百年之內,我要这片土地上,只有肤色稍深的大夏百姓。”
    朱桂在长滩的临时官署內,对著以陈桥为首的一眾文武官员,宣布著他的同化国策。这番话
    当朱桂在新金山和长滩之间来回巡视,布置著他帝国的棋局时。
    蓝玉的探索船队,终於从遥远的北方归来。
    三个月不见,这位大明战神黑了,也瘦了。
    但眼神却前所未有的明亮。
    他带著五百名同样精悍的士兵,踏上了长滩的码头。
    “岳父大人,您回来了。”
    朱桂带著蓝霞儿和吴慧,早已在码头等候。
    蓝玉回过神来,快步走到朱桂面前,目光复杂地打量著这座城市。
    又看了看自己这位深不可测的女婿。
    “殿下,这……都是你做的?”
    “是大家一起做的。”
    朱桂笑了笑。
    蓝玉的目光,落在了船坞里那艘正在建造的大船上。
    “殿下,看这船的样式,不像是战船,倒像是专门运人运货的。您这是……准备从大明往这里运人?”
    “岳父慧眼如炬。”
    朱桂没有否认,他扶著码头的栏杆,望著眼前这片属於自己的土地和城市:“我要在这里,再造一个大明!一个比本土更辽阔,更富庶,更强大的新大明!”
    他身后的蓝霞儿和吴慧,听到这番豪言壮语,眼中都泛起了崇拜的异彩。
    她们的夫君,志向早已不是一个藩王所能局限。
    他的目標,是开创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帝国。
    然而,蓝玉却不像年轻人那般激动,他久经宦海,立刻就看到了这宏伟蓝图背后最致命的缺陷。
    “殿下,您的志向,老臣佩服。”
    蓝玉皱起了眉头,一针见血的说道:“可人从哪里来?您別忘了,当今陛下最重农本,视百姓为国之根基。”
    “我大明如今虽人口日增,但也经不起大规模的流失。您想从大明本土大规模移民,陛下他……绝不会答应!”
    蓝玉太了解自己的老上级朱元璋了。
    对土地和人口的重视,已经到了偏执的程度。
    谁敢动摇他大明的根基,谁就是他的敌人,哪怕是亲儿子也不行。
    蓝霞儿和吴慧的脸色也微微一变,她们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
    整个码头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所有人都看著朱桂,想知道他要如何解决这个无解的难题。
    朱桂却只是笑了笑,仿佛早就料到蓝玉会有此一问。
    他转过身,看著眾人,拋出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答案。
    “岳父多虑了。我自然知道父皇的脾性,又怎会去挖大明的墙角?”
    朱桂的语气不急不缓,充满了自信:“我所说的移民,並非来自大明本土。”
    “哦?”
    蓝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那来自何处?难道殿下还能凭空变出人来不成?”
    “岳父可还记得,一百多年前的崖山之战?”
    朱桂不答反问。
    蓝玉愣了一下,隨即点头道:“自然记得。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十万军民相隨殉国,何其壮烈。”
    “是啊,何其壮烈。”
    “但世人只知崖山十万忠魂,却不知,当年蒙元南下,宋室倾颓,还有更多的汉家儿女,不愿受那韃虏的统治,举家南迁,远遁海外,在南洋的无数岛屿上,建立起一个个聚落,艰难求生。”
    “我这次远航,除了开拓疆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找寻这些失散在海外的同胞。”
    “所幸皇天不负,在南洋深处,被我找到了数个这样的聚落。”
    “他们虽然在海外繁衍生息了上百年,但依旧说著汉话,用著汉姓,供奉著汉家的祖宗。他们做梦都想回到故土。”
    “只是如今大明江山已定,他们这些前宋遗民,身份尷尬,回去也无处安身。我便做主,將他们接引到这片无主之地上来。给他们土地,给他们房屋,让他们在这片新大陆上,为我华夏,再造一个家园。”
    “我准备在澳洲和这片新大陆之间,建立一条固定的航线。”
    “用我们船上的丝绸,瓷器,去南洋换取粮食和他们急需的物资,再將这些同胞一批批地接过来。”
    “如此一来,我们既有了源源不断的人口,又不会触动大明本土的根基。岳父,您说,这个法子如何?”
    一番话说完,码头上一片寂静。
    蓝玉怔怔地看著朱桂。
    他被这个解释给惊呆了。
    南宋遗民?
    这个理由,简直是天衣无缝!
    首先,这些人是汉人,是同胞,接引他们天经地义,充满了大义名分。
    其次,他们是前朝遗民,不属於大明户籍,就算朱元璋知道了,也只会讚许朱桂收拢海外汉人的功绩,而不会有任何猜忌。
    最后,南洋诸岛星罗棋布,山高皇帝远,具体有多少人,从哪儿来的,根本无从查证。
    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殿下深谋远虑,老臣……拜服。”
    蓝玉对著朱桂,心悦诚服地躬身一拜。
    “岳父快快请起。”
    朱桂连忙扶住他:“我们是一家人。走,进城吧,我给岳父准备了接风宴。也让您看看,我们这座新城的风貌。”
    “好!”蓝玉哈哈大笑,心中的一块大石彻底落地。他拉著朱桂的手,大步向城门走去。
    “殿下,此城可有名字?”
    “有了。”
    朱桂指著城门上那三个刚刚刻好的大字,朗声说道:
    “此城,名为肇新。开创万世基业,肇始於此,日新月异,永不停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