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724章能落入大唐,疯狂的胡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奴婢相信燕王殿下定有扭转乾坤的妙计。说到底,作坊城眼下的光景其实不算差,甚至可以说相当不错了。”
    “只是相较於燕王殿下过往那些惊人的成就,才显得有些黯淡罢了。”
    张阿难每天都要完完整整听一遍关於理想的匯报,因此他对李想的许多谋划都知之甚详,有些连李想自己都快淡忘的细节,他都还牢记在心。
    “朕本还在犹豫是否要允了他那个请求,听你这么一说,那便推他一把好了。”
    李世民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的苦笑,他几乎能预见到,这个决定又將引来魏徵的长篇大论。
    ……
    西市之內,曾经盛极一时的香料铺早已不见踪跡。
    取而代之的,是一家门面精致的果店。
    掌柜贾赛尔如常来到店中,准备开始一天的营生。
    从叱吒风云的香料大亨,到倒卖霜的商人,再到如今的果铺东家,贾赛尔这几年的经歷可谓跌宕起伏。
    幸好,如今大唐的价趋於稳定,產量连年攀升,他成功转型,生意也颇为红火。
    这全赖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在霜生意渐趋饱和之际,他果断抽身,另闢蹊径,发现製作果的利润远胜於单纯贩卖原料。
    贾赛尔仿佛又找回了当年经营香料时的几分辉煌。
    只是,他心中始终有个疙瘩,那便是他胡人的身份,在长安城中处处受限,总像隔著一层无形的墙。
    “东家!快看《大唐日报》,今日的报纸!”
    贾赛尔刚踏进店门,僕人吉塞斯便像阵风似的卷了过来,手中高举著一份报纸。
    在长安生活了这些年,主僕二人的汉话都已十分流利,每日读报也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
    “慌张什么?难道忘了我每日都要先对昨日的帐目,再沏上一壶龙井,方才看报的规矩吗?”
    对於这个跟了自己十几年的忠僕,贾赛尔向来看重。
    正因如此,见他这般毛躁,贾赛尔心中略有不悦。
    “东家,今日非同寻常,您快看这个!”
    吉塞斯却顾不上主人的责备,直接把报纸凑到贾赛尔面前,手指著其中一栏,激动地说道。
    “东家,您看,只要在作坊城购置房產,便能入籍雍州府,成为真正的唐人,领取官府的正式户籍文书!往后行事,便与唐人再无二致了!”
    “什么?竟有这等好事?”
    贾赛尔一把夺过报纸,目光急切地扫过那篇文章。
    “走!即刻去作坊城!”
    贾赛尔飞快地读完,片刻也无法再等。
    “东家,一处宅邸只许一人落户……”
    “放心,我不会撇下你。你速去帐房支取银票,我们这就动身,先买下两套再说!”
    这个胡人的身份困扰了贾赛尔太多年,他做梦也想不到,解决的契机竟来得如此简单。
    在成为一个真正的唐人面前,作坊城的房价就算比长安城还贵,又算得了什么呢?
    长安,作为大唐的都城,乃是万国咸集之地。
    到了贞观十六年,城中居者已达一百五十万之眾,其中异域面孔竟有十万之多。
    这些人中,虽多数为豪门奴僕,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亦不乏经商致富者。
    更有甚者,即便是身份为仆,积攒了些家底后,也梦想著在此拥有一处自己的房產。
    “侧妃娘娘,碧桂园的销售势头锐不可当。昨日售出五十余套,今日仅至此刻,成交量便已追平昨日。”
    “照此情形,日售百套亦非难事。”
    王富贵既兴奋又焦虑:“只是,销售速度如此之快,我们今年的工程进度怕是跟不上了,年底交付房屋的承诺恐怕难以兑现。”
    “谁说我们的宅邸必须在今年內交付?”武媚娘神態淡然,“工期若有延误,今年建不完便顺延至明年,明年若仍未竣工,便继续往后推。”
    “我们售卖的是图纸上的宅邸,契约上只言明建成后交付,可未曾限定过具体的年限吧?”
    她虽也盼著早日建成房屋,了结差事,但眼下这局面,正是李想从李世民那里求来的优惠政策所致,胡人买家增多导致无法按期完工,她倒也毫不在意。
    对於这些胡人而言,建设局肯將房子卖给他们,已是莫大的恩惠。
    说到底,哪怕是空无一物的宅基地,单凭一个入籍雍州府的机会,就足以让无数胡商掷下重金。
    毕竟,长安城便在雍州府的管辖之下,能落籍雍州府,与入籍长安城相差无几。
    这便好比后世之人,若能入户京城,又岂会去计较落脚点是城中核心还是稍远郊区?
    “契约上確无此约定,但客户问起工期时,我们大都回应年內可成。”
    王富贵解释道,“若非燕王殿下此计引来如此多的外邦商贾,大部分宅邸在年內完工本是十拿九稳。”
    “如今那些胡人仿佛不要钱似的趋之若鶩,几乎將碧桂园的在售房源一扫而空。今日掛牌的,都是我临时增添的预售名额呢。”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唐子民,王富贵难以体会那些异域来客对唐人身份的渴求。
    大唐正值鼎盛,其对海外邦国的吸引力,堪称歷代王朝之最。
    以倭国、新罗为例,寻常人家的子女,纵然明知来大唐是为奴为婢,也削尖了脑袋想挤进长安城。
    就在上月,市舶水师还在登州外海截获了一艘满载倭国年轻男女的偷渡船只。
    隨著市舶水师的日益壮大,未经市舶司许可便擅自出入大唐港口的船只已是凤毛麟角。
    尤其是在登州一带,从事这类人口贩运的行当几乎被淳于家一手把持,如今出现偷渡船只,船主一家必將面临倾家荡產的重罚,而后被投入登州大牢。
    然而,即便如此严苛,也无法杜绝层出不穷的人口偷运。
    市舶水师有时也鞭长莫及,譬如一艘商船,多带了些许伙计,船到大唐后人便留下不走了,官府又能如何?
    据闻,在倭国的难波津,船长招募这类特殊的“伙计”,非但不用支付工钱,反能赚取数贯的介绍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