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就藩,你统一全球? - 第52章 现阶段的大明
 
	
	    在朱桂前世的歷史记忆中,蒙古草原上还会兴起强大的帖木儿帝国,毕竟蒙古人虽然被赶出了中原,但他们在草原上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覷。
    更可怕的是,他们隨时可能与西域的各种势力结盟,对大明形成包围之势。
    如果不能趁现在彻底解决蒙古问题,將来必定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朱桂深深地吸了一口海风,所以一棒子打死很有必要!
    “不过歷史的轨跡已经在我的影响下发生了偏转。”朱桂心中暗想“也许这一次,四哥真的能够彻底解决蒙古问题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朱桂不禁有些后悔没有多准备一些粮草。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船队已经在返航的路上,而且季风正盛,正是快速航行的好时机。
    果然,朱桂的船队航行异常顺利。
    仅仅用了不到十六天的时间,他们就从日本海域回到了熟悉的南海。
    当那片碧蓝的海水再次映入眼帘时,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种回家的温馨。
    “殿下,前方就是三亚湾了!”瞭望手兴奋地大喊道。
    朱桂举起望远镜,远远地就看到了海湾中那些熟悉的建筑轮廓。
    经过三个多月的发展,三亚湾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的。
    港口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密密麻麻的船只停泊在港湾內。
    “铁牛,你看那边。”朱桂指著岸上说道:“人还真不少啊。”
    铁牛也拿著望远镜观察著岸上的情况,不禁感慨道:“殿下,看起来咱们这三个月没有白忙活。这人口规模,恐怕已经接近十万了吧?”
    朱桂满意地点点头。根据他离开前的安排,各项建设工程都在有序进行中。
    现在看来,效果確实不错。
    人口已经达到了九万多,各种基础设施也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最重要的是,这种发展速度既保证了效率,又不会过於引人注目。
    其实,朱桂在人口增长方面一直很谨慎。
    他深知木秀於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所以有意识地控制著发展节奏,將战略重心放在稳步发展和物资积累上。
    “这样的发展速度刚刚好。”朱桂心中暗想:“既不会引起父皇的怀疑,又能为將来的更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当船队缓缓驶入港口时,岸上已经聚集了大批的百姓。
    他们看到代王的旗舰归来,都兴奋地挥舞著手臂。
    这三个月来,朱桂虽然人在海外,但通过各种渠道对琼州府的建设进行遥控指挥,效果確实不错。
    “殿下回来了!代王殿下回来了!”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港口都沸腾了起来。
    朱桂站在船头,望著这些朴实的面孔,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这些人都是跟隨他从开荒到现在,以至於已经完全適应了这里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朱桂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这就是我的根基。”朱桂心中想道:“有了这些忠诚的百姓,有了这片富饶的土地,这天下...”
    在朱桂的构想中,他的海上帝国与大明的陆上帝国在“现阶段”完全可以並行不悖,甚至可以相互促进。
    大明专注於陆地扩张,继承蒙元的法统,向欧亚大陆深处推进;而他则专注於海洋发展,向南洋、西洋扩展势力范围。
    这样的分工不仅能够避免內部矛盾,还能让华夏文明在更广阔的范围內传播。
    朱桂甚至愿意在“现阶段”的许多关键时刻为大明提供海上支援,就像这次支援朱棣一样。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想到这,朱桂脸上带笑。
    兄弟“齐心”?有意思...
    船只靠岸后,早已等候在港口的官员们连忙上前迎接。
    看到他们恭敬的神態和兴奋的表情,朱桂就知道这三个月来的发展一定超出了预期。
    “殿下,您终於回来了!”春禾激动地说道:“这几个月来,人家可是天天在盼著您回来呢。”
    朱桂微微一笑,隨后摸了摸春禾的头,示意眾人跟隨他回到府衙。
    路上,他看到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比以前更加整齐,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
    回到府衙后,朱桂立即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详细了解这三个月来的发展情况。
    人口统计,经济发展,军事建设,文化教育,每一项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让朱桂深深感到,自己当初选择请封琼州是多么明智的决定。
    夜深了,朱桂独自站在府衙的后园中,仰望著满天繁星。
    海风轻拂过面庞,带来阵阵香~!
    .......
    晨光熹微,三亚湾的港口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殿下,流民安置的最新报告。”铁牛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將一叠厚厚的文件放在桌案上。
    朱桂转过身来,拿起文件粗略翻阅。
    自从那几万的移民抵达琼州府以来,他手下的官吏们日夜不停地工作,终於在短短半个月內完成了所有人的登记和安置工作。
    这些移民基本上多为流民。
    大多来自河南、山东等地,因为连年的自然灾害而背井离乡,如今能在这南海之滨安身立命,无不对代王殿下感激涕零。
    “铁牛,人口统计如何?”朱桂一边看著文件一边询问。
    “回稟殿下,加上新到的十万流民,咱们琼州府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二十万大关。”铁牛的声音中带著掩饰不住的兴奋:“按照大明的建制,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的普通城池,甚至可以和一些府城相媲美了。”
    朱桂满意地点点头。二十万人口,这在明初已经是相当可观的规模了。
    要知道,除了南京、北平这样的重镇之外,大部分州府的人口都在十万左右徘徊。
    琼州府能在短短几个月內达到如此规模,这在整个大明都是前所未有的。
    “殿下,”铁牛小心翼翼地问道:“这些新来的百姓该如何安排工作呢?”
    朱桂走到桌案前,铺开一张详细的琼州府地图。
    经过深思熟虑,他已经制定了完整的人口安置计划。
    “按照三七开的比例分配。”
    朱桂用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不同的区域:“七成的新流民与我们原有的百姓混合编组,主要从事农业生產。琼州的土地肥沃,气候適宜,完全能够养活这些人。”
    “剩下的三成人手,安排到渔业、手工业和商贸等行业中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