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就藩,你统一全球? - 第17章 殿下大才,圣山都不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达和陈旭面面相覷,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不知?这怎么可能?
    朱元璋震怒,派遣锦衣卫四处搜寻,这件事早已传遍大明各地,连边陲的琼州府都有所耳闻,这位殿下怎么可能不知道?
    “殿下…”秦达小心翼翼地说道:“半年前,殿下从应天府失踪,当今圣上龙顏大怒,派遣无数人手四处寻找。这件事已经…”
    “本王並非失踪。”朱桂淡淡地打断了他的话:“只是因为一些意外,流落到了此地。”
    意外?
    秦达心中疑惑更甚。什么样的意外能让一位皇子从应天府来到千里之外的琼州?
    但他不敢多问,只能恭敬地听著。
    朱桂继续说道:“本王到此之后,见这里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心有不忍。便召集了一些流民,开垦荒地,建设家园。”
    召集流民?开垦荒地?
    听起来简单,但眼前的景象分明告诉所有人,这绝不是简单的“召集”和“开垦”!
    短短几个月时间,能够在蛮荒之地建立起如此规模的基业,这简直就是奇蹟!
    朱桂心中暗自得意。
    他当然不会告诉这些人真相——自己拥有一个强大的系统,可以凭空產生人口。
    在他们看来,这些成就都是朱桂个人能力的体现,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系统產生的人口对他绝对忠诚,不会泄露任何秘密,这让他可以放心地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治理能力”。
    秦达望著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子,心中五味杂陈。
    他在琼州府待了十年,深知这里治理的困难。
    琼州地处边陲,民风彪悍,很多人都是发配充军的罪犯,教化极为困难。
    土地虽然不算太贫瘠,但缺乏开发,基础设施落后。
    最关键的是人口严重不足,想要大规模开发根本不现实。
    他曾经多次上书朝廷,请求移民实边,但都被驳回。
    朝廷的理由很简单:琼州太过偏远,移民成本太高,而且风险极大。
    许多被派往边陲的官员都因为水土不服或者其他原因死在了路上,更別说普通百姓了。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可眼前这位殿下,竟然在短短几个月內就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
    不仅召集了这么多人口,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和手工业体系,甚至连港口都建成了!
    这样的能力,简直匪夷所思!
    “殿下大才!”
    秦达由衷地讚嘆道:“微臣在琼州十年,深知此地治理之难。殿下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內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在是…实在是让微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旭也连连点头:“殿下的治理之能,恐怕当今天下无人能及!”
    朱桂谦虚地摆了摆手:“两位大人过奖了。本王只是做了一些该做的事情而已。”
    他顿了顿,又说:“两位大人远道而来,不如在此地停留两日,仔细看看。回去之后,也好向父皇详细匯报。”
    停留两日?
    秦达和陈旭听到这个提议,都大喜过望。
    他们正愁不知道该如何向朝廷匯报这件事呢。
    如果能够深入了解这位殿下的治理方法,回去后不仅能够如实匯报,说不定还能学到一些东西,用於改善自己辖区的治理。
    “多谢殿下恩典!”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朱桂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道:“铁牛!”
    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从侧门走了出来。
    他对朱桂绝对忠诚,也是朱桂最信任的手下之一。
    “殿下!”铁牛单膝跪地。
    “你负责接待两位大人,带他们到处看看,有什么需要儘量满足。”
    朱桂吩咐道:“本王这几日有要事处理,暂时不能亲自陪同了。”
    朱桂说的要事,自然是指系统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
    新的建筑需要规划,新的兵种需要训练,还有那些新开发的矿產资源需要开採。
    这些事情都需要他的亲自指导。
    “是!”铁牛恭敬地应道,然后转向秦达和陈旭:“两位大人,请隨小人来。”
    离开正厅后,秦达忍不住对陈旭说道:“陈指挥使,你说殿下为什么不愿意回朝?”
    陈旭想了想:“也许殿下有自己的考虑吧。你看他在这里建立的基业,已经相当於一个小王国了。如果回到朝中,按照祖制,藩王是不能参与朝政的,那他的才能就无法施展了。”
    秦达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像殿下这样的人才,如果只能在封地里安享富贵,確实太可惜了。”
    在铁牛的带领下,两人开始了对朱桂领地的深入参观。
    第一站是农业区。
    放眼望去,成片的稻田绿意盎然,田间小径纵横交错,规划得整整齐齐。正值农忙时节,田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让两人震惊的是,这些农民的工作效率极高,而且纪律性很强。
    他们按照统一的节拍劳作,配合默契,就像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样。
    “这些人…怎么如此整齐?”秦达疑惑地问道。
    一个正在田间指导农活的管事听到了他的话,恭敬地上前解释:“回稟大人,我家主上说,务农也要讲究方法。大家统一行动,不仅效率高,而且能够互相帮助,减少失误。”
    统一行动?秦达和陈旭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震撼。
    能让数千农民如此整齐划一地劳作,这需要多强的组织能力和威望?
    继续参观,他们又看到了手工业作坊。
    这里的工匠们同样井井有条,每个人都专注於自己的工作,但整个流程配合得天衣无缝。
    从原料进入到成品出来,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
    “殿下治下的百姓,当真如军队一般整齐。”陈旭感嘆道:“这样的组织能力,恐怕就是燕王也不过如此吧。”
    燕王朱棣以善於用兵著称,麾下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
    但眼前这些平民百姓表现出来的纪律性,竟然不输给精锐军队!
    铁牛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我家主上常说,无论是务农还是做工,都要有军队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两人参观了一整天,从农田到作坊,从码头到仓库,每一个地方都让他们震撼不已。
    这里的一切都运转得如此完美,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
    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百姓虽然纪律严明,但脸上都洋溢著满足的笑容。
    他们不是被强迫的,而是发自內心地拥护这位殿下。
    无论走到哪里,百姓们看到铁牛时都会恭敬地行礼,眼中满是敬意。
    “殿下威望如此之高,实在令人敬佩。”秦达由衷地说道。
    夜晚,两人被安排在一座精美的客房里休息。
    躺在舒適的床上,秦达却怎么也睡不著。
    今天的所见所闻,彻底顛覆了他对治理的认知。
    “陈指挥使,你说殿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秦达在黑暗中问道。
    陈旭也睡不著:“我也想不明白。不过有一点可以確定,这位殿下绝不是等閒之辈。如此治理能力,就算是当今圣上也未必能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