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就藩,你统一全球? - 第6章 天高海阔,任我逍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色如墨,將白日里那片喧囂的工地悄然笼罩。
    朱桂站在刚刚拔地而起的城镇中心前,晚风吹拂著他的衣衫,带来一丝海岛特有的咸湿气息。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胸腔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就在片刻之前,当脑海中那虚擬的帝国时代地图系统界面上,代表城镇中心的绿色虚影终於在他选定的空地上凝实。
    伴隨著木材和食物资源的瞬间扣减,朱桂悬著的一颗心才算真正落了地。
    朱桂曾一度担心,这神奇的系统在现实中的转化效率会低得令人髮指。
    万幸,系统的效率远超他的想像,几乎是意念所至,建筑便已落成。
    城镇中心的顺利建成,如同在他心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朱桂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將剩余的木材尽数投入到房屋的建造中。
    系统界面上,木屋的图標被他接连不断地点亮,每一次点击都伴隨著五十单位木材的消耗。
    一口气,二十九座简朴却坚固的木屋在城镇中心的四周迅速铺开,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聚落雏形。
    每一座木屋都能容纳五名单位人口,这意味著城镇最大人口上限一下子提升到了一百五十人。
    紧接著,他毫不吝嗇地消耗食物资源,开始招募新的人口。
    每招募一名人口需要五十单位食物,朱桂一口气招募了四十六名。
    隨著朱桂意念的確认,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便凭空出现在城镇中心前,他们穿著朴素的亚麻布衣,脸上带著一丝初生的茫然。
    但很快便在朱桂的指令下变得灵动起来。
    “你们,去伐木!”朱桂指向不远处一片茂密的树林,那里有系统標记的丰富木材资源。
    十人立刻扛起凭空出现的斧头,迈著稳健的步伐走向林地。
    “你们,去採集食物”他又指向另一片灌木丛,那里有鲜红的浆果丛,是初期重要的食物来源。
    十五人提著篮子,迅速行动起来。
    “剩下的,一部分人去开採石料,一部分人去探查附近是否有金矿。”
    朱桂有条不紊地分配著任务。
    石料是后续升级建筑和建造防御工事的关键,而金矿则是招募更高级兵种和研究科技的必需品。
    虽然目前尚未发现金矿,但提前探查总是没错的。
    看著这些农民们迅速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砍伐声、挖掘声、以及搬运重物时的號子声交织在一起。
    整个小小的营地瞬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再是之前那般死寂。
    朱桂的心,也隨著这片逐渐成型的家园而愈发踏实。
    他仿佛已经能看到,不久的將来,这里將不再是简陋的木屋群,而是石墙高耸、塔楼林立的坚固城池。
    “公子,您辛苦了这么久,歇一歇吧?”一个清脆稚嫩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朱桂回过头,只见那个一直跟在他身边,一向柔柔弱弱的春禾,正睁大著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满脸崇拜地看著眼前这片几乎是瞬间拔地而起的村落。
    她的小脸上还沾著些许泥土,显然是之前跟著朱桂勘察地形时蹭到的。
    朱桂微微一笑,伸手揉了揉春禾的头髮,心中的豪情壮志在这一刻几乎要满溢出来。
    ……
    三亚湾的清晨,海风带著湿气拂过椰林。
    朱桂站在一处新近搭建起来的木质哨塔上,眺望著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短短一月,这里已然大变样。
    当初登陆时不过寥寥数人的队伍,如今已扩充至百余口。
    一座座简陋却坚固的茅草屋拔地而起,围绕著中心区域的几间稍显体面的木屋,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聚落。
    更远处,新开垦出来的农田里,土著们在几个老农的指导下,正挥汗如雨地劳作著,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海湾內,几艘从附近渔村“买”来或“借”来的小渔船正三三两两地出海,带回的渔获不仅丰富了聚落的食物来源,也让朱桂看到了未来贸易的可能。
    他甚至已经规划好了简易码头的扩建图纸,只待人手和材料更加充裕便可动工。
    “殿下,今日又有五个附近的峒民带著家眷前来投奔。”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精悍的汉子,原是朱桂从应天府带来的亲卫之一,名叫铁牛。
    如今已是这片小天地的巡逻队长,他咧著嘴,脸上带著朴实的喜悦。
    朱桂微微頷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与他在应天府锦衣玉食,却处处受限的生活截然不同。
    在这里,他就是开拓者,是创造者,每一块砖石,每一寸土地,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期盼。
    他不再是那个空有王爵,却无实权的代王,而是一个正在亲手打造自己国家的“皇帝”。
    ……
    此刻的应天府,奉天殿內,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朱元璋端坐龙椅,面沉似水,那双曾洞察无数人心险恶的眼睛,此刻燃烧著熊熊怒火。
    殿下跪著一群瑟瑟发抖的官员,为首的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混帐东西!”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案,上面的奏摺被震得跳了起来,“代王失踪月余,你们锦衣卫號称耳目遍天下,竟连个人影都找不到!朕养你们何用?”
    蒋瓛將头磕得砰砰作响:“臣罪该万死!臣已派出所有精锐,沿途追查,只是……只是代王殿下行踪诡秘,似乎早有预谋,沿途並未留下太多痕跡。”
    “预谋?”朱元璋怒极反笑,“好一个预谋!朕的儿子,在咱们大明失踪了!蒋瓛,你这个指挥使也不必干了,贬为镇抚使,戴罪立功!三个月內,若是再找不到代王,朕要你的脑袋!”
    “臣…遵旨!”蒋瓛声音发颤,已然是被嚇傻了。
    他知道,这次是真的触怒龙顏了。
    朱元璋余怒未消,目光扫过殿下其他官员:“传朕旨意,南方各布政使司、府、州、县,一体协查!尤其是福建、广东、广西沿海一带,给朕一寸一寸地搜!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若有官员懈怠推諉,一律严惩不贷!”
    “遵旨!”眾臣齐声应道,心中无不叫苦。
    这代王殿下究竟是去了哪里,竟惹得陛下如此震怒,这下整个南方官场都要不得安寧了。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南方。
    当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送到琼州府衙时,知府秦达捧著那份措辞严厉的圣旨,只觉得手脚冰凉。
    他连忙请来了海南卫指挥使陈旭共同商议。
    后堂之內,秦达愁眉苦脸地將圣旨递给陈旭:“陈指挥,你看这可如何是好?代王殿下千金之躯,若是在咱们琼州地界有个三长两短,你我二人这顶乌纱帽怕是保不住了,甚至连项上人头都……”
    陈旭是个粗獷的武人,但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
    他接过圣旨草草看了一遍,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大海捞针一般,从何查起?”
    两人相对无言,皆是一脸的苦涩。
    琼州孤悬海外,地广人稀,黎峒眾多,官府的控制力本就有限,更何况还要找一个刻意隱藏行踪的亲王。
    半晌,秦达嘆了口气,他更有可能是从福建或广东沿海直接出海,另寻他处。”
    陈旭眼睛一亮:“王知府言之有理!这圣旨是要我们协查,我们自然要尽力。我看,不如我们一方面张榜安民,命各县严加盘查过往可疑人等;另一方面,派遣些人手,重点在沿海各处码头、渔村象徵性地搜查一番,做足表面文章。如此,既对朝廷有了交代,也不至於真箇大海捞针,劳民伤財。”
    秦达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也只好如此了。你我二人將搜查的文书、塘报做得详尽些,及时上报,表明我等已尽心尽力。至於结果……那便只能听天由命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只是这心里,总有些七上八下的,生怕哪里出了紕漏。”
    陈旭也是心有戚戚焉:“谁说不是呢。只盼这位代王殿下吉人天相,早日被其他地方的同僚寻到,我等也好早日脱离这苦海。”
    两人计议已定,各自唉声嘆气地去布置不情不愿的搜查事宜。
    他们心中都清楚,这不过是敷衍了事,以求自保。
    只求这场风波儘快过去,莫要真的牵连到自己。
    与此同时,一道道催促的命令如同雪片般飞向南方沿海的各个州府,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以应天府为中心,缓缓张开。
    无数的官差、兵丁、眼线被动员起来,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搜寻。
    然而,他们搜寻的目光,大多还聚焦在大陆的港口与通衢要道之上,谁又能想到,那条他们苦苦追寻的“大鱼”,早已悄然跃入了更为广阔的深海。
    一时间,无数的塘报、驛马如同雪片般飞向各地州府,又带著各地官员的惶恐与信誓旦旦的保证,层层上报。
    只是,他们搜寻的方向,註定是南辕北辙。
    自打代王朱桂在长沙城墙上留下那句“天高海阔,任我逍遥”的墨宝,又故布疑阵,引得锦衣卫在长江沿线扑了个空后,这位大明朝最不安分的王爷,便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
    金陵城,皇宫大內。
    朱元璋面沉似水,龙袍下的手指紧紧攥著一份奏报。
    奏报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地官员的搜寻结果,核心內容却只有一个——查无此人。
    “废物!通通都是废物!”朱元璋將奏报狠狠掷在地上,殿內侍立的太监宫女们嚇得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轻了。
    蒋瓛跪在殿下,头几乎要埋进地砖里。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皇帝的鹰犬,这次他却连根鹰毛都没叼回来。
    长江沿线的布控不可谓不严密,各州府的盘查不可谓不仔细,甚至连沿海的渔村都派人摸排了数遍,可朱桂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了无痕跡。
    “蒋瓛,”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朕给你一月时间,找不到代王,你就提头来见!”
    “臣……遵旨!”蒋瓛的声音沙哑乾涩,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朱桂心思縝密,行事诡譎,既然能从长沙城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又岂会轻易留下线索?
    他甚至怀疑,朱桂或许早已不在大明疆土之內。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