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733章帮高句丽人保存一下財產
 
	
	    次日,登州味之精分號。
    李想借淳于风之名,在此设宴,邀请了登州一眾豪商。
    华夏人素喜在杯觥交错间商议要事,无论是淳于风还是其他商贾,都心知肚明,这绝非一顿寻常的饭局。
    酒过三巡,眼见李想迟迟未入正题,淳于风终於按捺不住,主动起身道:“王爷乃我登州百姓的再生父母。”
    “此番王爷亲率王师征討高句丽,我等登州商会同仁商议,愿献绵薄之力以犒劳三军。我便拋砖引玉,愿捐钱两万贯。”
    他揣测,李想此番宴请,目的无非是衝著眾人的钱袋子。
    好在捐资劳军,於他们而言已是惯例,或主动或被动,早已习以为常。
    “正是!殿下,钱財之外,小人愿再献鯨鱼皮帐篷一千顶!高句丽冬日酷寒,远胜登州,此帐篷防风保暖,必能派上用场。”
    “我库中尚有一批鯨鱼皮靴,也一併捐了!”
    “我去年在城外新开了一家方便麵作坊,军中若有需要,儘管开口,我分文不取!”
    “我家船队昨日刚归港,殿下若有用得著的地方,隨时听候调遣!”
    101看书 读好书上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全手打无错站
    席间眾人纷纷响应,言辞恳切,虽未必句句发自肺腑,却也足见李想在登州根基之深厚。
    作为水路伐高句丽的大后方,登州一地几乎能独立支撑起两万大军的全部消耗,无需再从长安长途转运。
    当然,兵刃甲冑这类军械,受限於本地產能,仍需朝廷统一调拨。
    李想环视一周,在眾人热切的目光中缓缓一笑。
    “诸位的美意,本王心领了。”
    “不过,今日邀各位前来,並非要各位破费,而是要带各位去发一笔横財!”
    李想此言一出,厅堂內並未如预期般掌声雷动,气氛反而骤然冷却下来。
    这番话,实在与眾人心中所想的大相逕庭。
    “带领我等发財?”
    作为登州刺史,亦是此地头號商贾的淳于风,不能任由场面如此僵持,只得出面圆场。
    “正是!带领诸位,共谋財富!”
    李想加重语气,再次確认。
    淳于风感觉自己的思绪有些跟不上了,他试探著问道:“王爷,此行不是征討高句丽么?”
    “您的意思是,待到大军凯旋,您会留在登州,指点我等发掘商机?”
    李想呵呵一笑,摇了摇头:“在你们看来,战爭是否只耗钱財,而不能创造財富?”
    难道事实並非如此吗?
    淳于风很想將这句心里话脱口而出。
    但他最终只是挤出一个略带尷尬却又不失恭敬的笑容。
    淳于家在登州虽可称得上地头蛇,可到了燕王府这等庞然大物面前,终究是不够看的。
    “高句丽与登州隔海相望,在座各位想必都非一无所知。除了广为人知的人参和貂皮,高句丽数百年来聚敛的財富,其实相当可观。”
    高句丽自建昭二年立国,歷经数百年扩张,於六世纪时国力达到顶峰。
    尤其是大业年间,隋煬帝三度兴兵,皆被其击溃,杨广隨军携带的巨量军资、工匠与兵士,尽数成了高句丽的战利品。
    几百年的底蕴,加上杨广这位“运输大队长”的慷慨馈赠,高句丽近二十年来的国力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若非如此,他们也断无余力在辽东修筑千里长城。
    “燕王殿下所言极是。我曾数次前往高句丽,彼处寻常百姓的日子虽远不如我大唐子民,大多仍在温饱线上挣扎,但其国中权贵却奢靡非常。”
    “我们商队运去的任何奢侈品,都会被他们迅速抢购一空。更重要的是,辽东似乎盛產黄金,高句丽许多贵族府邸中都藏有大量金条。”
    一位专做海贸的掌柜按捺不住,起身出言附和。
    “確实如此,高句丽的採矿之术虽粗陋,但金矿储量颇丰。不仅如此,其铁矿与煤矿亦有多处,只是他们尚不知如何高效利用,故而开採规模一直不大。”
    刘谨在旁適时补充道。
    儘管李想未曾与他透露今日宴席的谈话內容,但他已大致猜到了王爷的意图。
    “燕王殿下的意思是,让我们战后去高句丽开矿?”
    淳于风再次探问。
    所谓富贵险中求,若大唐真能一举攻克高句丽,他绝不介意去分一杯羹。
    毕竟淳于家的捕奴队早已在百济、新罗和高句丽沿海活动,即便日后开矿不成,仅凭其他手段,淳于家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开矿之事,日后再议。本王今日所说的发財机会,关乎后勤转运与战利品的处置。”
    “不久之后,大军將启程东征,届时我们將扫清海面上的一切阻碍,彻底掌握制海权。”
    “诸位若有兴趣,可用自家船只为大军运送所需物资至指定地点,回程时再將战利品运回。”
    “诸位放心,军需补给,按市价交易,利润平平。但回程的战利品,你们可以按市价两成的价格直接从高句丽运走,而非等大军运回登州后再来分润。”
    李想此举,意在最大限度地减轻后勤负担,同时动员登州的一切民间力量,让每一艘能出海的船都加入这场盛宴,共同削弱高句丽的战爭潜力。
    只要船队紧隨大军,不擅自登陆,在海面上便无太大风险。
    “燕王殿下,能否说得再详尽一些?”
    淳于风见眾人脸上皆已露出浓厚的兴趣,便趁势追问。
    ……
    登州本就是一座繁华的港城。
    这几日,因李想的到来,这座新兴的城池更添了几分喧囂。
    在文登县东南的一处民宅里,一位风韵犹存的妇人一边收拾行囊,一边忧心忡忡地对丈夫说:“当家的,你那条破渔船,就算能出海,又何必跟著去冒这个险呢?”
    “这是天大的机缘!你没听说吗?这次只要跟著大军的船出海,就能在高句丽隨意拿取財物,回来后只需缴一成的市舶税!这种好事,一辈子都遇不上几回啊。”
    “可你们兄弟几个再孔武有力,也打不过成群结队的高句丽人啊。”
    妇人满心都是对丈夫安危的担忧。
    “你这就不懂了!所有跟去的人,官府都会发给一把大刀和一把手弩。大家结伴而行,根本不怕那些高句丽人。”
    “再说了,前头有朝廷大军顶著,我们只管跟在后面收拾残局,顺便帮那些高句丽人『保管』一下家產。”
    “那……那你万事小心,若情况不对,切莫强求!”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