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720章绸缎商人李华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侧妃娘娘所言极是!买家想省钱,卖家想多赚,谁也不愿平白无故地多掏一笔钱。”
    “到头来,管理处不仅落得一身骂名,还会连累整个交易中心的名声。”
    王富贵越想越觉得后怕。
    大唐交易中心虽不及那座正在动工的摩天高楼工程浩大,却也是耗费数万贯钱財才建成的宏伟建筑。
    单论规模,在长安城里也是首屈一指。
    若是一个项目刚在自己手上出了岔子,紧接著又搞砸一个,他感觉自己在燕王府的差事恐怕就做到头了。
    “谁说要收他们的钱了?”李想用一种看蠢材的眼神瞥了王富贵一眼,“管理处与大唐皇家钱庄联手,生意一旦兴隆起来,每日经手的货款何止万贯?数十万贯都有可能!”
    “这些钱款虽非我们所有,但我们可设定七日的结算期限。”
    “在这七日之內,这笔庞大资金的支配权,实际上就在我们手中。”
    “手握如此巨款,还愁没有生財之道?何需去赚那点蝇头小利?”
    李想心中暗笑,大唐的人终究是思路太直。
    后世那些金融玩法,隨便拿一个过来,就能在此地大放异彩。
    此法既能让买家安心付款,又能让卖家放心出货,管理处更能藉此机会盘活资金,赚取厚利。
    这简直是完美的一举三得之策!
    “妙啊!王爷此计真是绝妙!”武媚娘的眼中闪烁著异彩,“如此一来,凭藉燕王府在商界的声望,管理处的公信力自然无人怀疑。”
    “商贸往来中最关键的信任难题,就这么被我们解决了!这等於为大唐交易中心的繁荣铺平了道路。”
    “毫不夸张地说,假以时日,无论是东市还是西市,都將被我们远远拋在身后。”
    武媚娘深知商业活动的核心癥结所在。
    在这个时代,大宗交易多局限於熟人圈子,彼此信得过才敢合作。
    这种模式虽然稳妥,却也极大地限制了商业的广度。
    尤其是对那些初入商海的新人而言,缺乏人脉便意味著寸步难行。
    现在,大唐交易中心管理处的出现,恰恰为他们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
    李华强倚在自家铺子的门框上,神色黯然地望著交易中心里稀疏的过客。
    他年方三十三,在蜀地已是小有名气的锦商,家业殷实。
    可他不满足於偏安一隅,將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换成了两千匹上等蜀锦,满怀憧憬地来到了这商贾云集的天子脚下。
    他原以为,凭藉这批货,自己能在长安城一鸣惊人,让財富再上一个台阶。
    然而,京城的繁华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自开春抵达至今,他带来的蜀锦一匹都未能售出,全都静静地躺在货栈里。
    这些精美的丝绸製品娇贵得很,不仅每日都在產生著仓储费用,更让他时时刻刻担心会因存放不善而有所损坏。
    “东家,咱们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身旁的族侄李迁韧轻声安慰道:“多亏这交易中心新开张,免了咱们头三个月的铺租,货栈也允我们免费存放一个月。”
    “否则,光是这些开销,就足以把我们压垮了。”
    李迁韧是他此行唯一的帮手,其余十几个雇来的伙计,早因资金周转不灵,被他结清工钱遣散了。
    “我就是想不通!”李华强烦躁地捶了一下门框,“我们这批新出的蜀锦,色彩斑斕,纹样精巧,为何就无人问津?”
    “虽说我们定价不低,可西市那些成色远不如我们的,標价都比我们高,照样有人买!”
    他当初在益州,以一匹一贯三百文的高价收来这批货,指望在长安能卖到两贯钱。
    谁曾想,如今连本钱都卖不出去。
    他早已没了赚大钱的念头,只求能少亏一点,保住元气便好。
    “东家,我瞧著这京城里,穿衣、用毛布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李迁韧忧心忡忡地说,“前些年羊毛织物就风靡一时,会不会是这些新料子,抢了丝绸的生意?”
    “不可能!”李华强立刻反驳,“布保暖,羊毛厚实,各有其用,但论起华美贵气,它们哪能与丝绸相提並论?”
    “尤其是我们的蜀锦,以经线彩色起彩,织法繁复,绚丽夺目,岂是那些凡品能比的?”
    “长安这帮人,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
    他越说越气,想起了前些天那个前来问价的商人:“还有人想捡天大的便宜,开口就是两百文一匹!他把蜀锦当成什么了?粗麻烂布吗?”
    “我寧可让这批货烂在库里,也绝不贱卖给那等鼠目寸光之辈!”
    李迁韧正想再劝慰几句,忽然眼睛一亮,压低声音道:“东家,快看!好像有主顾上门了!”
    就在两人绝望之际,只见远处几个身影,正不紧不慢地朝著他们这家冷清许久的铺子走来。
    “老板,这批来自蜀锦怎么个价?”
    “客官好眼力,每匹一贯六百文。若是您要的数量多,咱们可以商量,一贯五百文也不是不行。”
    李华强打起精神,热情地招待著今日首位踏入店门的客人。
    “我瞧瞧这料子。”那商人说著,便毫不客气地扯过柜上的一匹锦缎,捻了捻,脸上露出嫌弃之色,“这色泽也太扎眼了,如今的长安权贵,谁还用这么俗艷的玩意儿。”
    他撂下这句话,不等李华强分说,便转身扬长而去。
    紧接著,又有几波商人进店,但无一例外,都对这些锦缎的色彩颇有微词,认为过於哨,难登大雅之堂,纷纷摇头离去。
    一盆盆冷水浇下来,李华强满腔的热情和自信被消磨殆尽。
    难道真是自己的审美出了岔子?
    这些他引以为傲、觉得必定会风靡长安的蜀锦,为何竟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
    “掌柜的,你这锦缎,一共有多少?”
    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
    李华强和一旁的李迁韧正垂头丧气地靠在柜檯后,对进门的客人已经懒得搭理,任由他们自顾自地看,没想到竟有人问出这等怪问题。
    他们见过问价的,见过问料子的,却从没见过一开口就问存货有多少的。
    这人是真心来买东西的吗?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